因路而行、因路而興——十年“四好農村路”發展的出行故事
脫貧攻堅,交通先行;鄉村振興,交通更要先行。這其中,“四好農村路”發揮著重要作用。
以“建好、管好、護好、運營好”為要求的“四好農村路”,提出已有十年。十年來,在各地各部門的努力下,農村公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鄉路縱橫,串起人們心中的“詩和遠方”;條條大道,助力書寫鄉村振興嶄新篇章。
行路之難成為歷史
從云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城前往縣下管轄的獨龍江鄉,需要多久?
“沒通路前,出去要走一周。1996年通了土路以后要9個小時,但每年12月開始,大雪封山半年,路就斷了。”31歲的獨龍族漢子斯正林回憶道。
改變發生在2014年4月10日,隨著一聲爆破聲響,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。從此,獨龍江鄉大雪封山的歷史宣告結束。
十多年來,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穿行的獨龍江公路,將縣城與鄉里的距離縮短至2個小時車程。這條致富路,帶領獨龍江群眾告別貧困,奔向美好生活。
農村公路是農村地區覆蓋范圍最廣、服務人口最多、公益性最強的交通基礎設施。2014年至2023年,我國新改建農村公路250萬公里,累計解決821個鄉鎮、7.06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難題,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60萬公里。
5月的周末,中巴車行駛在西藏林芝市墨脫縣的鄉道上,從縣城趕回鄉鎮的孩子們坐在車上,歡聲笑語灑滿一路。
“墨脫公路通了以后,從外地到縣城方便了,但從各個鄉鎮前往縣城,還是不好走。”在客運公司工作的次仁央珍還記得,過去跟著叔叔進一趟縣城,要走整整一天。
2017年至2020年,國家加大投資,對墨脫全縣農村公路進行標準化改造,六個鄉、一個鎮都通了客車,鄉、村公路通達率達到100%。“如今還是同樣的路程,回家只需要40分鐘。”次仁央珍說。
日益完善的農村公路網絡,讓“人享其行、物暢其流”照進現實。十年來,我國新增1000余個鄉鎮和5萬余個建制村通客車,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車,農村群眾“抬腳上客車”成為現實。
發展致富利在當下
要想富,先修路。通達鄉土的公路,如何改變農村牧區?
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,平坦整潔的農村公路宛若長龍,在草原上筆直延伸。
“以前因為路不好,很多貨車不愿意來,賣羊、賣玉米都很困難。現在路修通了,買賣好做多了。”鄂托克前旗昂素鎮明蓋嘎查的牧民張利國說。
十年發展,農村交通運輸與鄉村產業融合深度明顯提升,全國超1100個縣級行政區開展了農村客貨郵融合業務,開通客貨郵融合線路1.1萬余條,客車年代運郵件快件超2億件,培育了150個農村物流品牌。
路通百業興,路暢民共富。
入夏,河北張家口市張北縣境內的張北草原,氣溫宜人。草原天路入口的牌樓下,不少游客席地而坐,享受悠閑時光。
擦亮草原天路旅游品牌,張北縣陸續建成51條草原天路連接線,串聯起沽源濕地景觀區、崇禮滑雪區等旅游景點,走出了一條“交通+旅游”融合發展的致富路。
近年來,草原天路年均接待游客約300萬人次,沿線發展農家樂、民宿等150多家,當地群眾人均年增收1.1萬元。越來越興旺的草原天路,為張北縣帶來了實實在在的“人氣”“財氣”。
修通一條公路,發展一片產業,致富一方百姓。農村公路有效盤活了農村地區資源,目前我國共設置農村公路就業崗位85.4萬個,吸納脫貧戶38.6萬人,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公路融合發展體系不斷優化豐富。
科技健康著眼未來
信息時代,農村公路與信息“公路”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?
安徽黃山市徽州區,客運車上安裝了路況應急協同巡檢系統,車輛在公路上行駛時會實時將振動數據、GPS定位、路面圖像等信息上傳到云端平臺。
與過去相比,“運營即巡檢”的協同模式數據更新更全,借助圖像識別技術,路面裂縫、坑槽、斷板等“公路病害”會被快速識別并發送給養護單位處理,有效提升了公路路網的管護效率。
廣西柳州市,“柳州市智慧農村公路信息平臺”帶動當地農村公路“建管養運”向數字化、網格化、精細化邁進;浙江紹興市新昌縣,城鄉公交數智服務與監管平臺推動城鄉公交運營績效評價更精準、運營管理更科學……插上科技的翅膀,農村公路的“指尖養護”已成現實。
科學建設養護,搭配宜人風光,現代農村公路不僅是連接鄉鎮農村的民生路,也是吸引人們運動休閑的健康路。
深秋,廣東佛山市高明區,一場鄉村半程馬拉松比賽鳴槍開跑,運動員們在公路上你追我趕,道路兩旁萬畝金色稻田內,稻浪隨風起伏。激烈賽況與恬靜風光相融合,讓鄉景更加迷人。
近年來,高明區對這段穿越稻田的道路進行升級改造,路面拓寬至7米,升級為雙車道瀝青公路,成為人們旅游觀光、運動休閑的新去處。
因路而行,因路而興。十年發展,我國農村公路的覆蓋范圍、通達深度、服務能力顯著提高,農村生產生活和社會面貌得到深刻改變。一條條“四好農村路”,成為農村發展、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的黃金之路,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